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干扰刺激的情况下,人的耳朵会感觉到有声音在响,其实这是一种听觉系统上的一种错觉。比如有些人感觉到耳朵里时不时会有一些嗡嗡这样的声音,但却找不到声源。这就是耳鸣,它会令人心慌意乱、诚恐诚惶,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。
01
耳鸣的原因
1、主要是耳部的疾病,如外耳疾病:外耳道炎、耵聍栓塞、外耳异物等,中耳的急慢性炎症、鼓膜穿孔、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、听神经瘤,都能引起耳鸣。
2、血管性疾病也会发生耳鸣,如颈静脉球体瘤、耳内小血管扩张,血管畸形、血管瘤等,来自静脉的耳鸣多为嘈杂声,来自动脉的耳鸣与脉搏的搏动相一致。
3、其它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鸣:植物神经紊乱、脑供血缺乏、中风前期、高血压、低血压、贫血、糖尿病、营养不良,
4、另外,过量使用了对耳有毒性作用的药物,也可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,且耳鸣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。
5、过度疲劳、睡眠不足、情绪过于紧张也可导致耳鸣的发生。
6、噪声: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,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。工作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的人要注意噪声防护,如减少噪声源或佩戴防护耳罩、耳塞等。此外,要注意不要长时间、大音量在有噪声的环境中使用随身听耳机。
7、不良习惯: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;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,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,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,因此要注意改变不良习惯。
02
耳鸣的症状有哪些
1、听力不集中:耳聋患者在初期在听觉注意力方面会有变化,经常听别人说话时走神,如果谈话的时间长了,就很不容易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聆听对方的交谈上,出现听岔或听错的现象。如果别人说话的声音比较低,那么就很容易听不清。
2、高音调、顽固性耳鸣:耳朵里经常有会间歇性的尖音出现,先是一侧耳朵而作,然后两只耳朵都会出现这种现象,并且声音越来越大,形成了双耳持续性的噪杂声,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颅鸣的现象。
3、耳鸣眩晕:耳朵里经常会出现耳鸣,患者还会感觉到眩晕,时间长了这种症状会越来越严重,导致患者的听力功能逐渐减退。
4、说话声音变大:患者受到耳鸣的影响,导致外界的声音无法传达到耳内,那么患者就会习惯性的把手拢在耳后,达到增加接收音量的效果,所以自己在说话时也会加大音量。
5、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:在和别人交流时经常会因为听不清或听不懂而打断别人说话,要求别人重复,打电话时也会要求对方提高音量,给患者的日常交流产生影响。
当患者既有耳鸣又有失眠时,耳鸣和失眠的心理模型是相似的,患者表现有对耳鸣或失眠的担忧,甚至会出现一系列灾难性想法,如“我的人生还有何意义”、“我还不如死了算了”、“今晚我能睡着么”、“这个声音是不是要缠我一辈子”等。一些伴有失眠症的耳鸣患者,只要一躺在床上可能就会出现消极想法,不是担心睡不着,就是感觉自己的耳鸣在加重。有些耳鸣患者甚至出现逃避行为,比如远离声音,而这样的行为只会进一步强化消极思想及负面认知。如何应对耳鸣不仅仅是局限于听觉系统的疾病,而是一种涉及到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复杂疾病。
03
耳鸣对身体的危害又有哪些呢
1、影响睡眠:耳鸣尤其在夜深人静时响得厉害,使人入睡困难。即使入睡,也特别浅。有人诉说,睡眠不深时可能被耳鸣吵醒(耳鸣如同外界声音一样能够吵醒主人)。因为半夜醒来后,耳鸣仍然响个不停,所以使人烦躁不安,辗转难眠。
2、影响工作:因为听不清别人尤其领导和老师的讲话,而且自己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,却常常不能被人理解,所以工作效率下降,对工作和学习也渐渐失去兴趣。
3、影响情绪:长期严重耳鸣可以使人产生心烦意乱、担心、忧虑、焦急、抑郁等情绪变化。有的人宁愿听不见了也不要耳鸣,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。
4、造成神经衰弱:耳鸣还与社会环境、心理因素明显有关。当人的情绪忧郁、焦虑不安时,也可出现耳鸣。有神经衰弱的人常出现耳鸣,这种耳鸣音调高低不定,多为双侧性,并伴有头痛、头昏、失眠、多梦等症状。
5、心理压力:严重持续性耳鸣常使病人预感到有什么灾难性的病变到来,因而产生一种极为恐惧的感觉,有着极大的心理压力。